您好!欢迎访问www.leyu.com网站!

www.leyu.com工业烘干机

2021年打造全自动工业烘干机设备

首页 > 新闻中心

集安市:美丽边城的产业振兴图

来源:www.leyu.com       发布时间:2024-07-13 02:52:19      浏览量:1

  鸭绿江畔边境小城集安市,位于我省东南部,三面环山,南面临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天气特征情况赋予这个东北小城独特的清丽气质。

  集安市围绕全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赋能、产业支撑为发展趋势,通过千村示范、乡村旅游点创建等一系列行动,把一颗颗“明珠”连成一道道风景,串起美丽乡村的产业链。

  集安市以文化赋能为核心,以提升村集体收入为目标,立足各村现实状况,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扶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G331”公路沿集安而过,集安依势全力打造“鸭绿江畔·二十八村”最美乡村特色品牌。根植于鸭绿江渔猎文化、朝鲜族民俗文化、抗美援朝红色文化等底蕴,以多元化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凝练出“钱湾·果宿”“下活龙·渔坞”“永泉·同心里”等形象元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五一”期间,集安市多个村落,依据自身特色举办起了火盆美食大赛、渔猎文化节、花朝节、梨花节等多场乡村、民俗节事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8.4万人次。而就在“十一”期间,已经建好的望江村露营基地、下活龙村民宿等特色村屯,更是吸引外来游客20余万人次。

  集安市与通化师范学院的乡村振兴学院展开合作,搭建了“吉乡农创园”的平台,打造设计下活龙村、蒿子沟村、望江村等12个村屯。副院长姜赢鑫和记者说,通过农创园的模式,推进了“科创+文创+农创”的“三创联动”,促进政府引导、高校助力、企业支撑、乡村主体的“政校企村”四位一体合作,探索出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麻线乡下活龙村,在鸭绿江畔沿江而生,依山傍水,这个曾经非流动人口只有77人的小渔村,如今却成了拥有13间民宿的网红打卡地,村民们通过乡村休闲游,吃上了“旅游饭”,下活龙村也成为省级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的渔坞民宿,每一间都独门独院,每户都由专业设计师独立设计,内容不同,风格各异。既有舒适的高档配套设施,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

  村民刘月霞家就装修成了民宿,走出远门就能看见鸭绿江,美丽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初冬季节,游客慢慢地减少,但是回忆起“十一”黄金周的热闹劲儿,她高兴地说:“村里的民宿天天都能住满,手工艺坊和陶艺坊、酒坊,哪儿哪儿都是人。”

  一方面集安市大力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另一方面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传统优势产业。集安市地处长白山南麓,鸭绿江河谷,春风早度,秋霜晚至,半海洋性气候让这个山多水多的小城,找到了特色的发展道路。

  集安市依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鸭绿江河谷山葡萄酒等顶级产区等“金字招牌”叠加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多元化健康产业布局,培育发展人参、山葡萄、水果等3.4万亩,林蛙养殖沟79条,蜂4646箱,渔业养殖1766亩。

  走在集安的乡间,一处处参棚在田野中整齐排布;一片片葡萄架下已经埋进了葡萄藤。集安市全力发展人参、冰葡萄等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基地建设、新品研发、建立产业联盟(协会)、提升产品质量等目标任务落实,努力实现人参、葡萄产业由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想方设法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的持续造血功能。

  今年,集安市山葡萄栽培面积2.1万亩,年产量约2万吨。进入冬季,山葡萄即将进入采摘季节,集安市大大小小的“酒坊”、葡萄酒加工公司,也将迎来酿酒的高峰期。集安市青石镇蒿子沟村的村民孙连波,自家种了20亩山葡萄,被雪打过的葡萄都已经采回酒坊,开始酿造了,他的山葡萄酒通过线上销售,经快递物流销往长春、沈阳、北京等地,拥有不少粉丝。

  “集安市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北方特色浆果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合作,2008年精心培育出的‘北冰红’问世,这一品种的葡萄果实可以推迟至冰冻采收,产出的冰葡萄酒清凉透明、果香浓郁、甜润爽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压榨出红色汁液、适合酿造冰红葡萄酒的山葡萄品种。”集安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冯立民说,冰红葡萄酒是集安市的特色“名片”。

  集安市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农民发展蓝莓、五味子、板栗、蜜蜂、渔业养殖等特色产业。抓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延伸拓展人参、葡萄等农特产业链条,提高乡村产品的附加值。为了大力推介人参、冰酒等特色产品,增加集安“节气”效应,每年,集安市都举办“野山参节”“冰酒节”等著名品牌节事。

  集安被称作“中国人参之乡”,是全国唯一的边条参产区。2022年底,集安市林地人参留存面积16.63万亩,鲜参年产量4583吨,人参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74亿元。

  在集安市清河镇,80%的人口都从事与人参及其相关产业的工作,居民收入的80%以上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参产业。今年60岁的李秀文和人参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双满是裂纹的手根本看不出是一个身价上亿的“老板”,从种林下参到生产有机生物制肥、从自制烘干机到把林下参卖到长三角、珠三角,所有的环节都“稳稳拿捏”。“只卖人参可不行,我的1000亩林下参种植基地,去年就慢慢的开始尝试‘农家乐’了,游客可以在这吃人参宴,还能体验开盲盒一样挖人参,这样‘自行采摘’的人参价格可比以往要高出不少。”

  人参,不再“高高在上”,开始通过电商直播,进入寻常百姓的饮食中。在清河澳洋野山参交易市场,码放整齐加工好的边条参、刚刚采挖的还带着泥土青苔的林下参,都在电商主播的叫卖声中供消费者选购。

  集安市的大型人参企业与参农还展开紧密合作,建立起了种植档案和可追溯系统。为改变单纯种人参、卖原料的被动局面,集安市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人参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逐步的提升人参加工转化能力,逐步形成“以企业带基地,以加工促产业”的发展模式。其中,益盛药业实现了人参从根到茎、叶、花、果的全株开发利用,研发生产的生脉注射液、振源胶囊、清开灵注射液和“汉参”化妆品等核心产品年销售均超过亿元。

  在“益盛”“新开河”等中国驰名商标带动下,集安市人参种植、人参原料加工、人参医药、人参保健品、人参化妆品、野山参交易等齐头并进。(记者冯超)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